从运动巅峰到几度跌宕,

她带着从零开始、自我革新的决心,

大胆探索新自我。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

她怀着满腔热爱和家国情怀,

一生坚守排球事业。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四季,本期对话前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郎平,讲述她的故事。

郎平选择从头开始

“想探索自己的潜力”

1986年,退役后的郎平放弃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一职,进入北师大英语系学习英语。

谈及选择读书的原因,郎平说自己也曾陷入迷茫。当运动员时,“在自己青春年华的时候,能够去为国争光,那我觉得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幸运的”。

但那时,她们每天在封闭的环境里训练,很少接触外面的人,退役后突然走出单调的生活,郎平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我也不会,那个我也不懂,我当时就觉得我什么都干不了,(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干嘛?(我意识到我应该)学习”。

郎平谈转业原因

半年后,她决定公派自费前往美国留学。不知者无畏,到美国后,她才感受到自费留学的窘境。从世界冠军到自费留学生,郎平开始了紧衣缩食的日子。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她在新墨西哥州大学找到了一份助教工作,出任新墨西哥大学女排主教练,从而免除了学费。也正因这份工作,郎平开启了自己的教练生涯。

郎平两次毅然回国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是最光荣的”

1995年,郎平收到国家体委的电传,毅然回国执教。回忆当时的选择,郎平说,“那时最主要考虑的是女儿和自己的能力……我女儿(当时)太小,我也担心我没当过国家队教练,谁知道能把国家队带到何方”。

带着一些自我怀疑和远离家人的犹豫,她还是选择了回国,“只要国家需要你,就是最光荣的,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在其次”。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开始一点点复苏,回归一流队伍。

2013年,郎平再次回国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次她的心态有所不同,“那会(心态)已经成熟了,而且我在世界上都走了一大圈了,更有底气了……这次回来我觉得就是传承”。

郎平回忆两次回国执教

这次回国后,她开始推行大国家队计划,将原本的12人队伍扩充,以多种阵容应对比赛。实施大国家队理念后,更多球员有了进入国家队的机会。“表现不错的就来国家队试训……比如说有些能力不够,你得给她机会,我们就会给她时间专门地进行训练”,只要比刚到国家队的时候有提高,就是可造之材。

郎平也成为了队员们的朋友。由于队员们常年离家,郎平更加关心每一个队员,队员们生日、伤病、假期,她都会给予关怀。“就是我们要尽量,像她们的父母一样,她有什么心里话,球场以外的话也可以跟你说”。

郎平谈体育精神

“不能拿世界排名来衡量一支球队”

郎平始终倡导“享受比赛”。所谓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就是:不是知道自己一定赢,但是你会拼尽全力去赢。

郎平做运动员时,曾有教练跟她们讲登顶珠穆朗玛峰的队员们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很激励我们,因为他们是面临着登顶、生死……起码我们还没有这个生死这一关”。

这种勇敢向前、不放弃的信念,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对于运动员们来说,竞技体育不只拼基本功,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非常冷静地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那个叫真正的(技术)过硬”。

吴小莉(左)与郎平(右)合影

“不能拿世界排名来衡量一支球队”,努力把自己现有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是球队、球员、教练要做的事情。

而球迷能做的,就是保持体育精神,“尊重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这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就是说我们不论成绩怎么样,我们都要为他们的这种拼搏的这种态度去鼓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郎平保持热爱,一生投身于排球事业,带着毕生为之奋斗的决心,将女排精神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以传播“君品文化”为宗旨,展现当下君子的传承精神与创新姿态,传递社会责任感。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如习酒人的坚韧品质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