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中国女排》预告片曝光,巩俐对郎平的“神还原”迅速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头型、眼睛、一颦一笑,甚至后仰的标志性动作都与郎平指导颇为神似。有网友打趣道,要分辨“真假郎平”似乎只能靠视频画质来分辨了。电影借助女排世界杯夺冠的东风,以及国人对于女排的特殊情结,可以说是未映先火了。
从《女篮五号》到《沙鸥》,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破风》,国产体育电影在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体育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题材类型。
然而近年来,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势繁荣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产体育电影却掉队了,连能够引起受众群体共鸣的体育电影都少之又少,且不说现象级的爆款产品了。
有人认为,体育电影因为过于专业性,会让受众产生壁垒而缺乏代入感。而代入感是受众买单的关键。事实上,中国电影和观众已走过“叛逆”的青春期,理性成熟至上的受众群体正在崛起,大明星、大场面、大特效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优质诚意之作才是打动观众的大杀器。讲述自行车运动的《破风》是国产体育电影票房的佼佼者,导演林超贤为了让演员们贴近角色,让演员们进行了长达好几个月的魔鬼训练,甚至有人在拍摄过程中受伤。《中国女排》导演陈可辛为了确保电影情节的专业性,亲自请排球教练们拍摄把关,甚至让部分女排队员们自己演自己,结果发现“她们比我以往所拍电影的演员演得都真实”。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一种方式,可以超越种族、语言带来的阻碍和隔阂。体育电影除了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和诠释完整的故事外,更重要的是传递拼搏、进取、努力、坚持等体育精神的价值。1981年上映的讲述中国女排的电影《沙鸥》,女主角沙鸥在经历伤病、失败等多重打击之后,重振精神、锐意进取,为了国家民族的荣誉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更是将继承梦想、女性争取命运自主权等反映和揭露印度现实的素材加入到了电影中,让体育题材的电影励志又温情,朴实又深刻。
同时,国外体育电影的火爆,离不开体育运动背后的观众和参与者,热爱——让人们心甘情愿为电影票房买单。橄榄球题材电影《盲点》,能够在北美票房大获全胜,与橄榄球这项运动在该地区有巨大受众密不可分。中国作为体育大国,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国内有着良好且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随着全民运动健身观念的普及与推广,国产体育电影的市场仍然巨大。
当然,说到底体育题材的电影也只是一种类型片,跟其他电影并无本质区别。如何用单一类型故事片讲好社会议题和故事,才是电影大获全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