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体育最新公告宣布,以名下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东湖北路及超峰东路的部分商业物业为抵押担保,向浙商银行钱塘新区支行申请不超过5250万元的综合授信,担保期限不超过1年。

“本次申请综合授信,主要是为支持公司业务拓展,有利于公司整体发展。”该公司表示。据了解,莱茵体育目前有能源、房地产、体育三个板块业务,自2015年启动转型以来,房地产和能源业务已不再是其布局的重点。

“申请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公司日常业务拓展,并没有特指是哪一个业务板块。”莱茵体育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强调,未来公司的发展重点仍在体育产业板块,战略明确。

“从2014年开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契机,政府也大力支持该产业发展。随着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发布,打造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成为发展目标。未来15-20年间,体育产业都会面临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体育产业研究人士向财联社记者指出,“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企业尚未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未来的考验还很多。”

产业布局收效甚微

据了解,莱茵体育2015年开始从房地产向体育产业转型。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其在体育产业上的收效甚微。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17.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9%;净利润亏损2523.07万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其中,体育板块收入为87.31万元,大幅下滑93.04%,占公司总营收的1.58%;而房地产销售、租赁收入、能源及贸易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45.63%、44.09%和8.70%。

“公司上年同期体育运营收入包含体育场馆租赁收入,最近1期根据业务类型重新调整收入分类,导致体育运营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莱茵体育解释称。

“未来公司仍会重点布局体育产业发展,至于该产业会占到公司营收的比重,具体计划都会在相应报告中公布,一切以公告为准。”上述负责人表示。

其实,该公司近几年一直在削减房地产和能源业务。“2015年6月从房地产转型体育产业以来,公司房地产业务全部为存量商铺和写字楼的销售及租赁,无新增土地储备及新开工建设项目。2020年度公司将加大房地产库存去化力度,快速回笼资金,以全面推进体育业务的发展。”莱茵体育表示,其旗下能源公司也于近日申请了破产清算。

与其转型相伴的,却是现金流的紧缺和高管的离职。数据显示,其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经营现金流均为负数。今年8月份,其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集体辞职。而在高管集体辞职前,该公司已遭到前控股股东莱茵达集团多番减持。彼时,有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控股股东减持与其布局体育多年却未见起色有关。

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资料显示,莱茵体育的体育业务主要为体育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赛事运营、体育IP运营及咨询业务。其中,体育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主要是城市体育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管理;赛事运营主要是组织开展赛事活动;体育IP运营则主要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省队企业联办)的运营管理,通过政府补贴、商业赞助等获取收益。

“目前国内的体育产业主要分为静态表演的观赏型,以及健身休闲的体验型,整个产业链涵盖较多要素。从静态表演方面来看,体育赛事创造的产值很高,如赛事的电视转播权等。不过,国内消费者尚未养成付费观赛的消费习惯,而国外该模式相对成熟。”上述产业研究人士称。

早在2016年,背靠苏宁资本的PP体育以5.25亿英镑(约合50亿元人民币)“天价”获得英超联赛2019-2022赛季中国内地包括澳门地区的独家全媒体版权。但据媒体报道,其2019年“足球赛事版权”亏损超过20亿元,双方也提前结束了版权合同。

“企业在国内布局体育赛事,需要在消费习惯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找准商业模式,仅靠门票收入非常有限。目前中国的体育赛事,除个别赛事,大部分盈利情况并不好,更多的是靠政府和赞助方的支持。”上述业内人士说。

他向财联社记者批出,“受疫情影响,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赞助方支持与政府扶持力度都有可能减少。而赛事举办受到影响,也会影响企业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资源开发是需要企业解决的问题。”

莱茵体育也强调,“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需要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短期来看,体育服务业发展将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体育赛事、竞赛表演、体育场馆运营等线下聚集性领域,对于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游戏产业等线上体育服务领域影响较小。”

“中国体育产业需要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利用现有的5G技术,与互联网进行充分互动,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靠电视转播覆盖收入的情况需要改变,可以将赛事和电商、直播绑定, 形成‘一个赛道唱戏,多个赛道变现’的情况。”上述产业研究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体验性要和观赏性进行多元互动,形成以赛事为引领,与高科技手段结合,扩大体育产业影响力的状态,打造新的体育赛事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