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国内诸多行业备受冲击,体育产业同样未能幸免。但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呈现复苏态势。与此同时,体育与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相结合,也派生出了更多新型业态。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盘点总结了“疫情年”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危”与“机”、联合会的工作进展,同时对未来体育产业发展做出了研判与分析。
2020体育产业——主动作为、化“危”为“机”
今年受疫情影响,体育产业尤其是服务端产业遭遇“寒冬”:体育零售门店停业,体育赛事大面积延期、取消,健身服务行业遭遇冲击……罗杰表示,面对“寒冬”,行业各方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在危机中看到了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以体育用品业的三个主要细分品类为例,健身器材行业在商用市场遇冷,但家用市场的销售额大幅增长;场地设施方面,上半年追赶施工进度,下半年有利好政策激励市场长期向好;运动鞋服球类,依靠互联网平台,线上零售发展迅速。”
罗杰表示,当前体育产业呈现出上、下游企业积极构建产业价值链,扩大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产业间协同发展初见效应;大量体育制造企业开始上市,同时更注重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社会效益;本土优势运动服鞋品牌“各有所长”,发展定位清晰;体育产品服务消费比例上升,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过去12年,体育用品业几乎每年都跑赢GDP增长率,相信作为最具消费增量潜力的体育用品业,今年整体增幅不会低于1.5%。”罗杰说。
联合会工作亮点——扎根专业、面向市场
不断推进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改革、成立运动地材专业委员会、顺利举办第3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和湖北体育产业交流大会……2020年联合会的工作亮点颇多。罗杰表示,这几年联合会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市场的角度给行业搭建更好的平台,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扎根专业、面向市场的发展路径。
标准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航标,也是规范市场、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及环保生产的重要措施。罗杰表示,下一步标委会将继续以工作组、专家库为组织架构,深耕细分领域,在标委会旗下设立如人造草标准专业委员会等标准化工作组,以标准和认证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联合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9月,联合会新增成立的二级协会——运动地材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新闻中心正式成立,随即迎来了政策红利——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为解决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
罗杰表示,这一“不谋而合”的背后,是联合会在过去一年多做出的努力。“我们联系拜访了多家地材龙头企业。成立地材专委会的初衷,也是希望相关企业团结在一起,为场地设施行业打造一个覆盖多品类的交流平台。这是我们正常工作的推进,正好吻合了国家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一些需求。”
“联合会今年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湖北省体育局开启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战略合作,未来希望在体博会之外,继续扩宽合作范围,寻找新的增长点,打造针对专业市场的品牌展会。”罗杰说。
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政策助力、科技引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也为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带来推动力。
罗杰表示,体育产业大发展,将带动作为体育产业支柱的体育用品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产值和消费量级再度起飞。
“‘十四五’期间,国家‘新基建’战略将得以充分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体育用品业最大的新增体量,将来自于全民健身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等领域,健身设施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这也是近期这方面利好文件不断的原因。”
罗杰表示,作为体育产业实体经济重要代表的体育用品制造业,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体育用品的龙头企业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权重企业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加之疫情的“洗礼”,提前完成自身对于行业资源度集中、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的战略布局。
在拓宽体育产业需求端口方面,罗杰认为抓住技术核心是发展源动力。他表示,随着5G技术的应用逐步成熟,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由消费者主宰的、大数据下的“新定制时代”已经不可逆。
“在消费端,家庭消费场景将成为巨大增量,智能化场景和AI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其次,理解不同消费者的运动偏好,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将成为争夺未来‘体育用品新零售’战场的主流。”罗杰说。
中文编辑:丁文娴